盲目吃药,比“阳”了更可怕 没生病却把自己送进了医院得不偿失_实时热点_顺发之窗网(便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贵金属  机器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实时热点 » 正文

盲目吃药,比“阳”了更可怕 没生病却把自己送进了医院得不偿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顺发之窗网  
核心提示:广州某药店排队结账的群众。/摄影:阿瑞针对当前的囤药焦虑、用药疑问、出现阳性症状如何求诊等问题,《新周刊》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的专家蔡卫平。

盲目吃药,比“阳”了更可怕

广州某药店排队结账的群众。/摄影:阿瑞

针对当前的囤药焦虑、用药疑问、出现阳性症状如何求诊等问题,《新周刊》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的专家蔡卫平。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随着相关措施的进一步调整,许多人开始关注起“囤药”这件事。“得了新冠怎么自愈”“体温超过38.5℃就要吃退烧药”“有必要囤药吗”等话题刷屏热搜,各种科普图文和小视频也频繁见于社交平台。

一方面,多位权威专家称奥密克戎的致病力相对下降,而很多普通人站出来分享自己战胜新冠肺炎的经历,也大大减轻了人们的担忧和恐慌。另一方面,对于轻症如何居家自愈、如何准备适当的物资,大众还了解得不够多。

周六上午,《新周刊》记者走进广州某小区旁边的一家药店。相比记者于11月11日“二十条”发布当天的那一次拜访,这天在药店收银处排的队明显长得多。

记者观察到,感冒药、止咳药等药品的货架显得有些空荡,不断有顾客向店员咨询抗病毒口服液后得到“现在没有货”的回答。

盲目吃药,比“阳”了更可怕

平时满满的货架,此刻有的药品即将售空,有的已经挂上了“补货中”的牌子。/摄影:阿瑞

店里,一位50岁上下的女性顾客告诉《新周刊》记者,她其实没有系统的购药计划,“就是觉得缺了什么就买什么”。她见到其他人买了布洛芬混悬液(用于退烧及止痛)、盐酸氨溴索胶囊(用于化痰),便也问店员要。

因为家里有小孩,这位阿姨和家人都格外注意防护,也及时购买了抗原检测试剂盒和感冒药等。不过,对于许多像她这样的普通居民来说,了解新冠病毒相关的知识主要通过朋友转发的短视频,而其中的说法未必都是科学的、准确的。

通过简单的调查,记者发现来买药的顾客通常知道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一些典型症状,但对什么情况下需就医则不甚清楚。

与此同时,《新周刊》也联系到了几位正在经历感染的朋友。他们也称,平时有备一些常用药,但并不太清楚出现症状时应该如何吃药。“最开始出现症状的时候有点慌,就什么药都吃了点儿,病急乱投医了。”

好在没有因为盲目吃药加重病情,他们的心态都还很乐观,“‘阳’了之后开始补知识,吃药、睡觉,然后等待好转”。

盲目吃药,比“阳”了更可怕

网传有患者因为盲目吃药进了医院。

原标题:盲目吃药,比“阳”了更可怕 没生病却把自己送进了医院得不偿失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网站索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信息处理与建议邮箱:sfz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