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位医学大家逝世 内幕曝光让人意外!(图)_行业资讯_顺发之窗网(便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贵金属  机器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近期多位医学大家逝世 内幕曝光让人意外!(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22  
核心提示:近一个月来,我国多位医学大家逝世,包括我国重症医学的开拓者陈德昌、著名胸心外科专家李泽坚,我国风湿免疫学的开拓者之一蒋明、著名口腔医学教育家王邦康、著名药剂学家魏树礼、著名医学影像学家李果珍等,他们或是学科的奠基人,或是学科发展的领路人。
 最近“近期多位医学大家逝世”登上了热搜,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相信还有很多人和顺发之窗网小编之前一样不了解近期多位医学大家逝世”是啥?怎么回事?为此顺发之窗网小编特意在网上整理了关于“近期多位医学大家逝世”的内容,方便您了解其相关信息和来龙去脉。
 【近期多位医学大家逝世】近一个月来,我国多位医学大家逝世,包括我国重症医学的开拓者陈德昌、著名胸心外科专家李泽坚,我国风湿免疫学的开拓者之一蒋明、著名口腔医学教育家王邦康、著名药剂学家魏树礼、著名医学影像学家李果珍等,他们或是学科的奠基人,或是学科发展的领路人。

近期多位医学大家逝世
大医远去,风范永存。
 
我国重症医学的奠基人陈德昌逝世,享年90岁
 
12月11日,北京协和医院先后发布讣告,我国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重症医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原加强医疗科)首任科主任陈德昌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10日逝世,享年90岁。
 
 
1982年陈德昌筹建了中国第一个ICU-外科ICU。仅仅 2 年后发展到 7 张床的北京协和医院外科 ICU 独立成为国内第一个重症医学临床科室——加强医疗科,陈德昌任首任科主任。后续他还主持组建了国内重症医学界第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71岁的陈德昌多次参加危重病人会诊,集中治疗“非典”危重病人以降低病死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著名胸心外科专家李泽坚逝世,享年88岁
 
12月16日,北京协和医院发布讣告,我国著名胸心外科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原胸心外科主任李泽坚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16日逝世,享年88岁。
 
 
李泽坚是我国著名胸心外科专家,他为我国心脏移植及心衰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人们尊称为“癌症病人胸外科一把刀”。曾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常务委员及秘书长,2015 年荣获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中国胸心外科杰出贡献奖”。
 
我国风湿免疫学的开拓者蒋明逝世,享年92岁
 
12月18日,北京协和医院发布讣告,我国风湿免疫学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蒋明教授因急性心肌梗死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18日逝世,享年92岁。
 
蒋明教授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代理主治医师。她在风湿病学领域的多项研究曾获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她总结了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和药物治疗经验。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和关节外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995年,主编《风湿病学》专著,全书上下两册共310万字,是国内首部全面论述风湿病的专著。
 
 
我国著名口腔医学教育家王邦康逝世,享年85岁
 
12月18日,北京口腔医院发布讣告,我国著名口腔医学教育家、口腔正畸学先驱,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院长、口腔医学院院长王邦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17日去世,享年85岁。
 
 
王邦康曾荣获“中国口腔医学教育杰出贡献奖”,他本人在口腔正畸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口腔正畸数字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有诸多贡献,是我国国产固定矫正技术最早创始人之一。
 
我国著名药剂学家魏树礼逝世,享年88岁
 
据北京大学药学院官网消息,我国著名药剂学家,原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主任、药学院药学系主任、北京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医药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药典会制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魏树礼教授,2022年12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8岁。
 
 
魏树礼教授在北医药学院工作了40的余年中,先后担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教研室主任、药学院药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等职务,并在1993年建立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个药剂学博士点。多年来,他主持了国家医药管理局的重大科研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生部项目、国家医药管理局八五攻关项目等。
 
著名医学影像学家李果珍逝世,享年107岁
 
据北京医院12月10日消息,国内外著名的医学影像学家、原北京医院放射科主任李果珍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周岁。
 
 
20世纪50年代,李果珍教授首先开展以手和腕骨判断骨龄的研究,后经过多位学者的不断完善,创建了中国人正常骨龄标准,普遍应用于临床诊断、运动医学和法医学。1979年,在李果珍教授的积极建议和推动下,北京医院引进了我国第一台全身CT,率先在国内开展CT检查。90年代初,北京医院在我国首批引进和使用1.5T MRI,李果珍教授带领年轻一代,最先开始了高场强磁共振的临床应用。北美放射学会和欧洲放射学会分别于1998年和2001年授予她终身荣誉会员,亚太放射学会2006年授予她金奖,成为我国首位集国际医学影像学界三大殊荣于一身的专家。
(来源:健康时报客户端)

原标题:近期多位医学大家逝世 内幕曝光让人意外!(图)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网站索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信息处理与建议邮箱:sfz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