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举止风骚导致性骚扰?肇庆一中学心理课惹争议 心理健康课不能这么教_奇闻异事_顺发之窗网(便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贵金属  机器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奇闻异事 » 正文

女生举止风骚导致性骚扰?肇庆一中学心理课惹争议 心理健康课不能这么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09  来源:互联网  作者:顺发之窗网  
核心提示:近日,据《华商报》报道,广东肇庆一中学开展的女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发热议。在被曝光的课件上,写着“不少(性骚扰)受害者是因女生花枝招展、举止风骚而导致的”。

近日,据《华商报》报道,广东肇庆一中学开展的女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发热议。在被曝光的课件上,写着“不少(性骚扰)受害者是因女生花枝招展、举止风骚而导致的”。有网友指出,这是在倡导“受害者有罪论”,也有网友表示已向当地教育局举报。对此,涉事学校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学校本意是提醒女生保护好自己,并不是针对受害者,可能措辞不当引起误会。

女生举止风骚导致性骚扰?肇庆一中学心理课惹争议 心理健康课不能这么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性骚扰事件中,该被追责的是侵犯他人权利者,而非受害人。经过不少热点话题的公共讨论后,社会对此早有共识。将性骚扰简单归因于女生穿着、举止“有问题”,恐怕不只是措辞不当,更是搞错了问题的重点。

事实上,只要符合公序良俗,就不应拿着放大镜对女性的穿着过度指摘,用“花枝招展”“举止风骚”等充满主观意味的言辞进行道德评判,更不能借此为“伸出黑手”者开脱。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涉事学校和老师不仅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受害者有罪论”的逻辑漏洞,反倒继续植入这种“有毒”的偏见,显然背离了教育初衷,只会起到负面效果。比如,这种观念会让受害者倾向于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甚至陷入自我苛责、自我厌恶的情绪漩涡,以至于没有勇气说出自己的遭遇、维护合法权益。

这类方向跑偏的“性教育”并不少见。此前,一些学校也出现过宣传“女性穿着暴露的危害”、利用“女德”名义传播腐朽思想的情况。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黄盈盈所说,“如果性教育的方向引导错了,可能还不如不教育。”对广大中小学校来说,如何开展科学合理的性教育,过滤掉那些明显漏洞百出的性别偏见,值得进一步思考。

原标题:女生举止风骚导致性骚扰?肇庆一中学心理课惹争议 心理健康课不能这么教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网站索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信息处理与建议邮箱:sfz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