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粽子”原来长这样!_行业资讯_顺发之窗网(便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贵金属  机器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战国时期的“粽子”原来长这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9  来源:互联网  作者:顺发之窗网  
核心提示: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由来已久。在一座战国时期,楚国贵族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在椁室中后室的木案上,发现了许多圆形植物包裹。经过研究发现,包裹外部为槲叶,内部为水稻、黍等粮食。

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由来已久。在一座战国时期,楚国贵族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在椁室中后室的木案上,发现了许多圆形植物包裹。经过研究发现,包裹外部为槲叶,内部为水稻、黍等粮食。这种“槲叶”包裹的食物。看上去跟现在我们端午节吃的粽子,似乎有着紧密的联系。今天我们一起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一探究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蓝万里:你看这个部分,这片的叶缘就比较短小,这应该就是接近于这个叶柄这一片的形态,然后越往上这个波浪形就越明显,再根据这个叶间的这些脉络的走向,基本上就能够判断他就是槲叶。

战国时期的“粽子”原来长这样!

201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在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墓葬内发现了大量圆形植物包裹,经反复研究发现,这些包裹外部为槲叶,内部为水稻、黍等粮食。

战国时期的“粽子”原来长这样!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蓝万里:包裹大概数量比较完整的有40个左右,我们把其中两个包裹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和解开,这些包裹就是用比较宽大的叶子,一层一层地包起来,它的直径一般都是在15厘米左右,大概3到5厘米厚,用编织绳索或者是秸秆捆扎起来。

战国时期的“粽子”原来长这样!

考古人员通过体视显微镜分析发现,40个完整包裹内有39个里面装的是没有脱壳、没有煮过的稻谷,另外1个装的是黍。这些圆形包裹到底是什么?

原标题:战国时期的“粽子”原来长这样!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网站索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信息处理与建议邮箱:sfz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