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行迎来一轮“降息潮”。7月25日,六家大型国有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随后包括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在内的其它股份制银行迅速跟进,进一步下调了各类存款产品利率。
当前,各类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普遍降至0.15%。定期方面,六大行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降至1.35%,股份制银行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降至1.55%左右。
由于存款挂牌利率下调,不少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大额存单,多家国有大行大额存款产品卖到“断货”。
据财联社报道,7月29日,多个国有大行手机银行显示,在架的大额存单均为售罄状态,而且断货产品已从年利率较高的中长期产品期限,蔓延至3个月、6个月不等的利率较低的短期大额存单,甚至有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大额存单额度全面售罄。
记者查阅建设银行App发现,其大额存单购买页面显示“暂无可购买的大额存单”。建设银行客服对此解释称,上述情况属于产品售罄。近期购买大额存单的客户较多,但每一款产品的额度都有限。
农业银行广州某支行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线下柜台除了1个月期个人大额存单还有小额额度,其他期限的大额存单均没有额度。
7月30日,小财查询工商银行大额存单在售列表发现,3年期100万起存,1年期50万起存,6个月20万起存等产品剩余额度均显示已售罄。
业内人士指出,大额存单“断货”只是短期存款流出的一个缩影,本轮存款利率下调,有可能推动更大规模的存款向理财“搬家”。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2024年以来,理财市场持续快速修复,规模增速远超往年同期,一方面源于2023年几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使得理财相较于与存款的超额收益率提升,“比价效应”推动存款资金向理财市场转移;另一方面源于“手工补息”叫停等监管调整加速存款脱媒,进一步为理财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支持。基于上述背景,本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预计将进一步带动存款向理财搬家。
缓解低利率“焦虑” 理财应注重多元
中国银行保险报提到,随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越来越低,如何进一步优化财富管理、缓解低利率“焦虑”,成为了摆在许多储户面前的现实问题。这背后,可能涉及调整风险偏好、寻找新投资标的等工作,需要储户与金融机构共同面对。
从存款者的角度来看,银行定期存款“不香了”之后,若想进一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有必要进一步提升资产配置能力。比如,国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等低风险产品就可以被纳入资产配置篮子。在对各类产品投资风险进行了充分学习、了解的情况下,也可考虑适度配置一些股票或混合型基金等具有更高增长潜力的资产。
不过在重新划分财富“蛋糕”的过程中,普通金融投资者在转换风险偏好的同时也要注重量力而行,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流动性需求等因素,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略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存款利率下行必然会造成“存款搬家”、存款向理财或保险产品转移等现象。面对“钱流”变化,银行理财子公司有必要及时跟进投资者诉求,设计更具适配的理财产品,以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