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网暴研究报告在沪发布 探讨网暴治理新路径_实时热点_顺发之窗网(便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贵金属  机器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实时热点 » 正文

反网暴研究报告在沪发布 探讨网暴治理新路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顺发之窗网  
核心提示:互联网传播速度飞快,微小的舆情都有可能随着网络传播而持续发酵和激化,对网络事件的夸大事实、扭曲真相、编造谣言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网暴后果

互联网传播速度飞快,微小的舆情都有可能随着网络传播而持续发酵和激化,对网络事件的夸大事实、扭曲真相、编造谣言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网暴后果。2024年8月1日起,《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反网络暴力专门部门规章,标志着我国网络暴力治理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反网暴研究报告在沪发布

12月28日,上海举办了一场以“反网暴、遏戾气——共建向上向善和谐网络空间”为主题的反网络暴力论坛。论坛聚焦新规实施带来的网络暴力防治新理念、新路径、新模式。论坛期间,“数字内容生态实验室”发布了《反网络暴力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法院审理的涉网络暴力案件数量远远不及实际发生数,受害人面临取证难、案件审理期限长、获赔额低等困境。

失控的网暴背后有多种因素,包括多样形式、情绪宣泄和算法推动。例如,2023年8月,B站多名UP主投诉称,一群人在海外平台组织用户对站内主播进行“人肉开盒”。经公安机关查明,该案牵涉18个省市,共计40余人,涉案人员主要活动者甚至是未成年人。同年10月,“上海4岁女童海滩走失”事件引发网友关注,部分网友质疑女童父亲提供不实信息,对女童父母造成二次伤害。2024年6月,西安交大硕士毕业生李某某因毕业演讲引发热议,后经警方调查确认,网传信息为假,涉及散布虚假信息的王某、郭某被依法处理。

网络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编造散播谣言、挑动对立歧视、侵犯公民隐私、破坏营商环境等,对个体、企业和社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匿名性导致施暴者隐蔽性强,难以确认侵权主体,使得网暴事件难以控制。同时,网暴扩散速度快,在全国性热点事件中,网民借助互联网发表各类观点和看法,导致热点事件愈演愈烈。

原标题:反网暴研究报告在沪发布 探讨网暴治理新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网站索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信息处理与建议邮箱:sfz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