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的轰鸣声划破天际,底盘加固层与地面的摩擦迸发火星。3月21日至23日,2025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持续上演。21年间,这一赛事不仅在赛道上带来速度的狂欢,还在梦想、文化和城市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04年,F1中国大奖赛首次在上海举行,激发了一位5岁男孩的“车手梦”。经过不懈努力,这位男孩周冠宇终于在2024年成为中国首位F1正式车手。无论是乐高F1车迷体验站里拼搭赛车模型的孩子,还是赛车模拟体验区里挑战的青少年,F1中国大奖赛都成为他们追逐梦想的起点。赛车和汽车自媒体博主张亚菡也是其中一员,她从对F1的一见钟情开始,选择了体育新闻专业,并运营相关自媒体账号,担任赛车比赛解说,不断接近自己的梦想。
当F1赛车掠过“上”字形赛道时,中外文化的交流也随之展开。今年,中国首位F1学院赛事外卡车手师炜(铁豆)的赛车涂装充满中国风,而来自各国的车手也通过头盔设计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喜爱。阿斯顿马丁车队车手费尔南多·阿隆索的新头盔上刻有“上海”字样和上赛道轮廓,寓意积极向上;梅赛德斯车队车手乔治·拉塞尔的头盔上有汉字“陆叁”和“拉塞尔”;威廉姆斯车队车手亚历山大·阿尔本则将川剧变脸元素融入头盔设计。此外,外籍志愿者也成为赛事的一大亮点,如意大利籍志愿者加里安在上海同济大学就读,通过志愿服务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