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南通海门,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的“江海号”盾构机缓缓启动,标志着新“万里长江第一隧”、我国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正式开掘。
海太长江隧道北起南通海门区,南至苏州太仓市,由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建设、中国铁建铁四院设计、中铁十四局施工。线路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中铁十四局承建的盾构隧道段长9315米,使用“江海号”盾构机进行施工。
该隧道项目面临诸多挑战。地质构造及水文条件复杂,具有超长距离、超大直径、超高水压和超大埋深等特点。盾构机总长145米,重约5000吨,装机总功率11300千瓦,需穿越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粉细砂复合地层等复杂地质带。隧道最大埋深约75米,最高水压达7.5巴,对刀盘刀具、泥浆环流部件耐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此外,盾构施工过程中沉降控制严格,增加了施工难度。
为应对这些难题,“江海号”盾构机进行了多项创新。配置了具有常压换刀功能的软土刀盘和高硬度、高耐磨性的切削刀具,主驱动具备伸缩功能,以避免特殊情况下刀盘异常受力造成主轴承过载。盾构机还搭载了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刀盘磨损检测、主驱动状态监测等智能化系统,最大限度实现各部件的“可测、可视、可修、可换”。同时,刀盘开口率大,配有高压力、大流量的中心冲刷系统及刀盘结泥饼预警系统,应用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同步注双液浆技术,实现盾构隧道沉降的毫米级精度控制。
海太长江隧道建成后,将使车辆从用时1小时缩短到仅需10分钟即可穿越长江。这一工程不仅优化了长江干线过江通道,还将促进沿江城市群跨江发展,为长江经济带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