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息差收窄和行业竞争激烈,银行纷纷采取降本增效措施。不同类别银行间的薪酬差异反映了经营管理模式、资产规模、地域分布、业务结构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
降薪风暴席卷银行业,长期被视为“金饭碗”的银行也未能幸免。财报季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已披露财报的24家A股上市银行中,2024年员工平均薪酬在32万元至61万元之间。股份行高居第一梯队,地方中小银行次之。九家中小银行2024年降薪,五大国有银行则涨薪。多家银行管理层薪酬总额亦出现下降,最高降幅达58%。
薪酬变化反映了银行业的变局。银行经营压力加大,纷纷强调“价值创造”,将薪酬向直接创造价值的岗位倾斜,并将人力开支重心转向金融科技领域。此外,随着银行绩效追索扣回制度逐渐完善,2024年“反向讨薪”现象增多。
某中小银行支行副行长表示,在当前环境下,薪资较过去大幅减少,维持不降薪已很不容易。
股份行人均薪酬最高达60.6万元。中信银行以60.62万元位居首位,招商银行以58.1万元紧随其后。中小银行人均薪酬多在40万元至50万元之间,国有大行的人均薪酬多在35万元上下,邮储银行最低为32.4万元。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指出,不同银行间的薪酬差异主要与资产规模、净利润增长等关键指标有关。股份行通常有更市场化的薪酬机制,注重绩效导向,能够吸引高水平金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