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发布。GDP增速,5.4%。
去年四季度的GDP增速就已达到5.4%,在这个高基数之下,去年9月公布的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持续性以及面对外部变化的承压能力,都要通过数据来检验。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实际的数据显示,我们的表现超出了预期,给全年开了一个好头。
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风险和挑战一点也不会少,看清数据背后的行动力,更有利于校准和坚定我们的方向。
超预期的调整力
一季度,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111903亿元,增长5.9%,是在产业大类中增长最快的。
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无论外部环境变化还是内部周期调整,工业生产一直都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其中有两个细分数据值得注意。
一是,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较快。
3D打印设备的产量在一季度同比增长44.9%,能说明很多问题。无论是在生产端还是消费端,3D打印设备的应用对应的往往是一些创新的消费和生产场景。比如说通过3D打印机可以打印一些人体骨骼,用于医疗;在生产端,用3D打印机打印汽车底盘的手板样机,可以在短时间用低成本验证它的外形、尺寸等是否符合标准。所以,一台小小的打印机就撬动和满足了生产和消费端的多元需求,一些新场景在不断酝酿。
第二个数据,分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增长7.3%,增速最快。私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波动的影响,它们是典型的晴雨表。一段时间以来,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很大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它们的数据更能反映出我们调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