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反家暴庇护所成摆设:遇冷的“避风港”_行业资讯_顺发之窗网(便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贵金属  机器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多地反家暴庇护所成摆设:遇冷的“避风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顺发之窗网  
核心提示:11年来,南京反家暴庇护中心总共入住2人;北京顺义,三年仅接收2例庇护救助案例;上海市两家庇护所7年服务对象合计19人…… 作为反家暴救助中的重要一环,庇护所可以给受暴女性一个临时栖身之地,让她们暂时脱离暴力环境,防止出现心理上的“瘫痪”

原标题:多地反家暴庇护所现状调查:遇冷的“避风港”

11年来,南京反家暴庇护中心总共入住2人;北京顺义,三年仅接收2例庇护救助案例;上海市两家庇护所7年服务对象合计19人……

作为反家暴救助中的重要一环,庇护所可以给受暴女性一个临时栖身之地,让她们暂时脱离暴力环境,防止出现心理上的“瘫痪”,避免“习得性无助”。

然而,自1995年我国第一家妇女庇护所成立至今,站点多、知晓率低、庇护少成为普遍现象。2016年一份上海市的调研报告显示,仅13.7%的民众表示听说过庇护所。

当年有存废争议的庇护所已在《反家暴法》中被明确,为何仍无法摆脱尴尬境地?

近日,新京报记者联系采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宁、昆明等地家暴庇护中心,发现多处庇护所依托救助站,有些家暴求助人员只能和流浪人员住同一个屋檐下。面对直接的求助时,一些地区负责部门推诿、踢皮球,建议求助人先报警或走法律程序,而非主动提供帮助。

此外,由于人员编制受困、经费有限、缺乏专业人员,一些庇护所仅能提供简单的生活服务,对于受害者进一步的法律、心理、就业等延伸性服务需求爱莫能助。

多地反家暴庇护所成摆设:遇冷的“避风港”

顺义区民政局救助管理站设置的家暴庇护中心。摄影/新京报记者姚远

低入住率vs高需求

“这是我们救助站的留宿区”,拧开紧闭的一层侧门,经过安检区、男性住宿区、值班监控室、分区隔断、隔离观察室,走廊的尽头,一间房门口挂着“家暴庇护中心”字样的牌子。顺义区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在2003年,就具有了家暴庇护这项职能。

原标题:多地反家暴庇护所成摆设:遇冷的“避风港”


 
关键词: 庇护所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网站索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信息处理与建议邮箱:sfz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