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流调报告只提轨迹不提人:值得提倡_行业资讯_顺发之窗网(便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贵金属  机器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华社评流调报告只提轨迹不提人:值得提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顺发之窗网  
核心提示: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题:“只提轨迹不提人”,新流调报告值得提倡新华社记者张漫子近日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

题:“只提轨迹不提人”,新流调报告值得提倡

新华社记者张漫子

近日,北京、上海等城市流调报告出现一大变化:新增确诊病例流调报告中隐去了病例的性别、年龄、籍贯等个人信息,以涉及区域和场所的信息披露为主。这种在尊重个人隐私、弱化病患及家人压力的同时,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做法,值得赞誉和提倡。

疫情发生以来,流调报告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确诊病例的流调信息,连着国家防疫大局,也连着公民的尊严和隐私。民众基于恐惧病毒和安全防护等心理,往往对流调信息格外敏感。一旦信息泄露,会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和热议,甚至可能引发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的网络暴力。因此,如何恰到好处地披露流调信息,处理好个人信息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间的平衡,考验各地疫情防控的能力和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水平。

北京和上海“只提轨迹不提人”的流调报告方式之所以赢得好评,在于把握好信息披露的分寸,拿捏好公权与私权的边界。特别是除必要的轨迹之外,不再公布患者性别、年龄等非必要信息,不给“隐私变谈资”以可乘之机,避免了信息溢出可能招致的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折射出信息化时代国家对公民隐私权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流调是针对患者家庭情况、出行轨迹、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全方位调查,所接触的信息数据庞杂,信息经手的环节也多,流调工作的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事关社会信任。从繁杂的信息中筛选、提炼、公布最高效简洁的有用信息,不仅能让公众对涉及区域和场所一目了然,节约了大家时间,又可避免流调报告成为窥探、评价他人生活的“管道”。这样的办事方式更能得到公众配合,也更能赢得群众信赖。

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们倡议多一些以人为本的柔性治理,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群众的热切期待。

原标题:新华社评流调报告只提轨迹不提人:值得提倡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网站索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信息处理与建议邮箱:sfz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