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视网评:执行就地过年政策要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
疫情之下的第三个春节即将到来,身处异地的人们渴望回到久别的家乡,和亲人们过个团圆节。但因为局部地区疫情仍有反复,不少地方倡议就地过年。
减少人员流动能降低病毒传播概率,这一防疫措施早有社会共识。况且,当下奥密克戎来势汹汹,部分地区防疫形势严峻,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疫情防控须臾不可放松。倡议过节不返乡、就地过年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大部分群众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持。一时的留守换来的是长久的安宁,对个人、于社会都是好事,也体现了每个人对社会的担当。
很多地方为了留人就地过年,更是拿出了硬措施,给群众真实惠。譬如,浙江宁波,安徽合肥、芜湖等地宣布直接向外来务工人员发放“现金红包”,有力度,也有温度。
需要提醒的是,就地过年的倡议与相关政策的执行,始终要置于科学防疫的框架之下。
具体来说,中高风险地区严格执行相关防疫规定,有条件的低风险地区避免“一刀切”执行就地过年政策,应科学精准做好分区分类出行管理,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这符合科学防疫要求和人情常理。
政策执行要层层压实,但不能层层加码。这不仅考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担当,也是对各地疫情防控下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