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张桂梅照片刷屏 “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真师者的精神印记_行业资讯_顺发之窗网(便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贵金属  机器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华社评张桂梅照片刷屏 “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真师者的精神印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11  来源:互联网  作者:顺发之窗网  
核心提示:新华社评张桂梅照片刷屏这两天,张桂梅的两幅照片刷屏了——一张青春靓丽,笑靥如花;一张苍老憔悴,写满艰辛。新老照片切换间,人们在感叹岁月沧桑中更加懂得了她为什么被称为“燃灯校长”。

这两天,张桂梅的两幅照片刷屏了——一张青春靓丽,笑靥如花;一张苍老憔悴,写满艰辛。新老照片切换间,人们在感叹岁月沧桑中更加懂得了她为什么被称为“燃灯校长”。

新华社评张桂梅照片刷屏 “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真师者的精神印记

芳华洒大地,丹心系家国。从17岁时跟随姐姐离开家乡黑龙江赴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到2008年创办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再到如今疾病缠身却依然坚守教学管理一线,张桂梅用爱心、智慧、坚毅点亮了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书写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新华社评张桂梅照片刷屏 “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真师者的精神印记

岁月催人老,却不负有心人。每个人都会老去,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以怎样的姿态面对现实困苦和命运激流,张桂梅作出了回答。她数十载呕心沥血换来桃李芬芳,扎根乡土传道授业成为时代楷模。“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真师者的精神印记,是社会对可敬之人真挚的褒奖。

目睹张桂梅17岁照片和64岁坐轮椅照片,人们在感慨“岁月无情,人间值得”之余也在深思:无论什么岗位,是否都能像她那样把实现人生价值融入社会进步的滚滚大潮,不负韶华,笑傲人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激起的回响是一笔宝贵财富。新时代教育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当有更多像张桂梅一样的优秀教师涌现。全社会尊师重教,崇德向善,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就有未来。

延伸阅读

1974年,张桂梅,17岁

17岁的张桂梅校长是什么样?这个也曾青春年少的姑娘,以坚韧不拔之志,倾尽所有,忍受病痛,改变着山区女孩的命运。“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一睹张桂梅的青春年华。致敬燃灯者!

张桂梅17岁时从东北到云南支教,之前的采访中她回忆,自己年轻时最爱穿鲜艳的衣服、喜欢唱歌跳舞、“生活的肆意又快活”。而之后的40多年里,她彻底燃烧了最好的年华,点燃了一盏希望的灯。

(原标题:两张照片一样情怀——张桂梅照片刷屏的启示)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新华网客户端、央视网

原标题:新华社评张桂梅照片刷屏 “崖畔的桂”“雪中的梅”,这是真师者的精神印记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网站索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信息处理与建议邮箱:sfz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