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4·29”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指挥部指挥长郑建新发布最新情况。中南大学教授、现场应急救援专家组专家梁步阁,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教授、医疗救治组专家欧阳文分别围绕救援过程中如何探测生命迹象、获救人员救治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长沙塌楼事故应急救援专家哭了
连续奋战救援,救出9位受困者
郑建新介绍,事故发生以来,长沙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始终把救援救治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尽管过了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但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绝不放弃,于5月3日凌晨4时15分左右又成功救出1位受困者。截至目前,已成功搜救出受困人员9人。”
5月1日,现场救援人员在救援第6位受困者的过程中,听到救援通道上方传来敲击声,发现存在新的受困人员。经多次沟通,确认受困者生命体征平稳。但由于该受困者所在位置处于第6位受困者和第8位受困者所在区域的上方,上下同时开挖救援通道,救援风险极大。为科学安全施救,专家组反复研究最佳救援方案,在确认该受困者生命体征较好的前提下,现场救援人员在完成第6位和第8位受困者救援任务之后,同时利用多种生命探测工具精准确定了这名受困者的位置,迅速从外部重新打开一条救援通道,破拆预制板、不锈钢窗等障碍物,经过3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成功将第9位受困者救出,并送往医院救治。目前,其生命体征良好。
下一步,救援工作将根据现场救援情况,及时调整搜救方案,在防止次生灾害的同时,对倒塌建筑的构建物逐层剥离,同步进行生命体征探测,做到“剥离一层、探测一遍”,争分夺秒拯救生命,绝不停止救援努力,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挽救生命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完善诉求收集、解决有效机制,继续全力以赴做好善后处置等各项工作。
全场静默进行全域搜索及精准定位
在本次事故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是如何探测生命迹象的?梁步阁及团队长期从事超宽带雷达生命探测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此次发布会上,梁步阁介绍,这次事故救援中,消防人员通过喊话敲击、搜救犬等传统方式以及消防单位已装备的雷达生命探测仪、音视频生命探测仪、无人机等综合手段进行生命迹象探测。
此外,梁步阁将中南大学团队在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的标志性成果:MlMO雷达生命探测仪、多模雷达生命探测仪、蛇眼音视频生命探测仪等最新装备调到现场全程进行技术支持,并且邀请了国家救援专家、中国救援队副队长韩文东等人进行现场专业指导,“此次救援过程中,生命探测环节的现场装备技术代表着当前国内先进水平。”
“除了装备先进以外,我们的消防救援人员也非常辛苦、非常努力。”梁步阁说,这几天里,自己一直陪着消防救援人员,看着他们持续工作、不眠不休。实在太累了,他们就在椅子上打个盹,爬起来又继续干。除了白天搜索救援外,每天晚上和凌晨时段,夜深人静,救援人员都会采取全场静默方式进行全域搜索与重点点位精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