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电销实物产品业务被通报:夸大收益 以赠品误导购买_财经资讯_顺发之窗网(便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贵金属  机器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资讯 » 正文

平安银行电销实物产品业务被通报:夸大收益 以赠品误导购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顺发之窗网  
核心提示:5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平安银行电销实物产品业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例的通报。通报显示,平安银行电销实物产品业务存在不实宣传、夸大产品收益、以“赠品”或“免费”名义误导消费者购买等违规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中华网财经讯,5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平安银行电销实物产品业务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例的通报。通报显示,平安银行电销实物产品业务存在不实宣传、夸大产品收益、以“赠品”或“免费”名义误导消费者购买等违规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平安银行电销实物产品业务被通报:夸大收益 以赠品误导购买

《通报》指出,自2020年以来,监管系统接收到消费者对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电销实物产品业务的举报投诉显著上升,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银行电销时进行不实宣传、以赠品名义销售产品、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扣划资金并进行消费分期等方面。

《通报》披露,经抽查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60笔电销实物产品业务,其中53笔业务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占比为88.33%。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与第三方合作电销实物产品业务存在以下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是向消费者不实宣传,承诺产品可由银行等机构回收兑换现金。

经查,电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向消费者承诺“钱币交易中心”“古玩城”“货币交易中心”“国有四大银行”等机构可回收纪念币或兑换现金,实际上消费者按电销人员指引前往上述机构兑换时,却被告知无此服务,存在误导消费者的问题。此类问题涉及20笔业务,占被调查电销业务数的33.33%。

二是向消费者变相承诺收益、夸大产品收益。

经查,电销人员在向客户销售产品过程中,通过引用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和资料、不当类比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存在变相承诺收益、夸大产品收益的情形。此类问题涉及46笔业务,占被调查电销业务数的76.67%。

三是以“赠品”或“免费”名义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

经查,部分电销人员向客户销售产品过程中,以“答谢客户”“免费签收产品”“赠品”名义进行销售,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免费产品,实则需要付费,存在误导消费者购买的情形。此类问题涉及47笔业务,占被调查电销业务数的78.33%。

上述行为违反相关监管规定,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通报》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国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消保行为监管要求,从董事会、管理层到各分支机构,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层层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围绕对第三方合作机构行为管控、销售管理等方面开展自查自纠,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原标题:平安银行电销实物产品业务被通报:夸大收益 以赠品误导购买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网站索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信息处理与建议邮箱:sfz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