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在其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一则消息,称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已经见效,美国工厂被大量订单淹没。然而,许多美国网民和企业主对此表示怀疑。
莱维特提到的信息来源于美国右翼新闻网站“每日传讯”。该网站在5月6日的一篇文章中宣称,由于对中国加征145%的关税,美国制造在市场上重新变得有吸引力,两家美国企业的订单量显著增加。不过,很快就有美国网民指出,“每日传讯”的报道实际上是抄袭了《华尔街日报》5月4日的文章,并且在转载过程中删去了对白宫不利的内容。
《华尔街日报》的原报道中提到,订单增加的情况只出现在个别企业,更多企业仍面临无法替代中国的供应链问题和成本激增。此外,这些美国本土工厂同样依赖从中国及其他受关税影响的国家进口原材料或生产工具,因此他们也希望关税危机尽快结束。但这些信息都被“每日传讯”省略掉了。
多名经营自己企业的美国网民也现身说法,解释为何无法将产品制造搬回美国。例如,一位从事跨境商贸的小企业主表示,即使美国政府将关税提高到200%,在美国生产毛绒填充玩具仍然不现实。除了缺乏相关供应链外,这种玩具只能手工制作,而美国的手工制作成本过高。相比之下,中国既有完整的供应链,成本也更合理。
一些美国网民提醒大家要擦亮眼睛,多了解经济学和供应链知识,认清即便是美国本土的工厂和制造业,也高度依赖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