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全球媒体纷纷报道中美在瑞士日内瓦达成联合声明的消息。声明宣布自5月14日起,双方将把对彼此商品加征的关税恢复到4月2日前的政策框架,降幅高达115%。
这场持续近一个月的“关税对轰”突然按下暂停键,背后的原因引人关注。时间回到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以“贸易失衡”为由签署第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一周内,美国又通过第14259号、14266号行政令,将税率推高至125%。面对美方挑衅,中方迅速宣布对等反制措施:34%、84%、125%的三轮加税措施精准回击。洛杉矶港的集装箱堆积如山,美国小企业主抱怨“关税吃掉全部利润”,《华尔街日报》也哀叹:“这场战争没有赢家。”
5月10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会谈被外媒称为“最不可能成功的谈判”。美方带着两项底牌而来:一是要求中国单方面取消反制关税,二是试图用“芬太尼关税”施压。然而,中方代表团早有准备。会谈前三天,中国宣布稀土出口配额削减30%,全球芯片原料价格应声上涨17%;C919客机量产提速,波音公司股价当日暴跌4.2%。这些“非关税武器”迫使美方代表重新评估筹码。
最终,联合声明中明确:美方取消4月8日、9日行政令加征的91%关税,并将4月2日34%的关税暂停24%,仅保留10%。中方同步取消91%的反制关税,暂停24%,同样保留10%。这场“对等降税”背后,是中方用实力争取到的绝对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