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子”致死背后:米酵菌酸中毒无特效药,病死率四成以上_行业资讯_顺发之窗网(便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贵金属  机器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酸汤子”致死背后:米酵菌酸中毒无特效药,病死率四成以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顺发之窗网  
核心提示:针对“黑龙江一起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致多人死亡”一事,10月13日,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称,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针对“黑龙江一起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致多人死亡”一事,10月13日,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称,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一家庭聚餐引发9人“酸汤子”中毒事件,目前事件已造成8人死亡。

黑龙江“酸汤子”事件并非今年以来第一起因食用米酵菌酸中毒死亡事件。澎湃新闻此前报道,7月28日中午,广东惠来县神泉镇11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河粉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一人经医治无效死亡。8月3日,惠来县卫生健康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省疾控专家初步确定事件由米酵菌酸中毒引起。

澎湃新闻检索发现,原国家卫生部曾于1996年10月发布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文件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主要中毒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糯米、小米、高粱米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此类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贮存不当变质。中毒与进食量多少有关,未食用者不发病。此病发病急,潜伏期多数为2到24小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一般无发热。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4发布的一份《关于加强夏秋季食源性疾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显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是我国学者于1977年发现的一种高致死性的食源性致病菌。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原标题:“酸汤子”致死背后:米酵菌酸中毒无特效药,病死率四成以上


 
关键词: 酸汤子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网站索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信息处理与建议邮箱:sfz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