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智刚(左二)到牧民家调研。受访者供图
初到治多,这里与谢智刚想象中的“贫困县”有些不同,脱贫攻坚已近决胜节点,牧民的生活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脱贫致富,脱贫只是第一步,如何使脱贫攻坚顺利衔接乡村振兴、真正致富,是留给谢智刚的命题。
“产业兴旺,老百姓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谢智刚认为,通过“两不愁、三保障”以及小微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等措施已经帮助当地摆脱了贫困,但要真正致富,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产业。
高原牦牛走上生态产业路
说起放牧,似乎没人比当地人更在行。早上把牛赶出去,晚上再赶回来,不太管牛在外面吃多少,冬天没有草了,就喂一点简单的饲草料,放一辈子牛大抵就是牧民的一生,祖祖辈辈如此。
治多县隶属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全县平均海拔4500米,当地人多为牧民,以放养牦牛为主要生计。
谢智刚对牦牛不陌生,过去北京的市场上有卖,但是不常见。调研之后,他发现,海拔越高牦牛的品质越好,这里的牦牛品质极佳,在全国市场上很受认可,但始终没能产业化的症结在供应量。
在生态优先的根本前提下,完善牦牛的供应链产业链成为谢智刚的首要任务,“政府是引领,把握住生态优先的产业方向不跑偏,具体到产业建设,企业更懂行。”
他帮助引进了青海省畜牧业龙头企业到当地投资,希望企业能给治多带去资金、技术、市场以及示范性作用,帮助当地把牛养得好、卖出去、卖上价。
当地祖祖辈辈延续的自然放养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谢智刚一方面要求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实地指导,提高和转变当地牧民的放牧技术与观念;另一方面,他还联系了青海大学畜牧学院,让专家走进牧区,专注研究牦牛育种,确保品种不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