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难的选择。在纠结背后,更多的则是焦虑。这是很多家长面临的同一个困扰:身高。
为了长高,一些家长开始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一年花费数十万元。
事实上,为治疗儿童身材矮小疾病的药物,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问世后,身高不再是一种难以干预的自然结果。
张凤也最后决定了给女儿妞妞(化名)打一种“性抑制针”。大半年时间,他们已经花了近十万元。
除了打针,这些孩子还要早睡、跳绳、喝牛奶,与时间赛跑。这也催生出身高焦虑和药物滥用的隐忧。
“女孩初潮提前,身高就不会正常增长了”

9岁女孩打性抑制针半年花十万
“女孩初潮提前的话,就不会长到正常发育的身高了。”这句话是在女儿妞妞上芭蕾舞课时,旁边家长和张凤的一句闲聊。
对方一开始是夸赞妞妞的身高,“你们家孩子8岁就能长这么高,真羡慕。”张凤客套了几句,对方妈妈接着问,“你给孩子测骨龄了吗?”
张凤知道,班上一些家长会组团去某些专家门诊给孩子看骨龄。
以往张凤不屑于参与测骨龄这种跟风行为,但妞妞突然发育的胸部让张凤有些慌神,她一直将妞妞长得高归因于爸爸的基因好,却从未想过有性早熟的可能。
这时候回忆起来,张凤有点后悔疫情这几年里忽视了女儿的生长发育。
2020年,妞妞7岁,反反复复的疫情,加之原本就不算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作息,让妞妞的生活“乱”了起来。
起初是作息乱了。妞妞不爱吃早饭,如果是上学,张凤会往她的书包里塞一个鸡蛋和豆浆;如果是网课,张凤和爱人就赶着妞妞的第一节网课起床,早饭往往连着中饭一起吃。
张凤平时口重,爱吃辣,烧菜时按照习惯多加酱油和盐,妞妞跟着吃,也落下了口重的习惯。中午时间,妞妞在家上网课,张凤和老公一般在线上办公,把妞妞往房间一放,也没空看她到底有没有睡午觉。晚饭过后,按照班级群的要求,家长需要监督孩子跳绳。
断断续续的校园生活,让妞妞始终过着不规律的生活。好在,妞妞的个子长得挺快,张凤并没有起什么疑心。
只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女儿居然是性早熟了。医生和她说,这和孩子运动少了,和饮食没规律有很大的关系。
张凤就去生长发育中心给妞妞挂了个号。骨龄片子的结果不到10分钟就出来了。
医生判断,妞妞的骨龄将近9岁半到10岁。理论上,骨龄大于年龄1岁但不超过2岁就为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