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入市,银行理财子“狂买”ETF_投资理财_顺发之窗网(便民)
标王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贵金属  机器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投资理财 » 正文

曲线入市,银行理财子“狂买”ETF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顺发之窗网  
核心提示:理财子也加入到“护盘”行动中。

曲线入市,银行理财子“狂买”ETF

一向保守的理财子公司也开始“买买买”权益资产了。

4月8日,苏银理财表示:“当前,A股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公司已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而苏银理财仅是理财子公司购买ETF的一个缩影。基金2024年年报信息显示,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等众多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已成功跻身多只ETF前十大持有人榜单。从持有的ETF类型来看,宽基指数、科技板块及央企红利主题ETF成为理财产品重点配置方向。

理财子加配权益资产的背后,主要是因为当前市场处于低利率的环境下,仅靠固收类资产,难以满足客户对理财产品收益的期望。再叠加自身投研劣势,发行的权益类产品表现不及预期,于是理财子公司调整投资策略,通过买入ETF来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投入。

理财子大买ETF

随着公募基金2024年年报的披露,一些资金雄厚的“大买家”也逐渐浮出水面。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已跻身多只ETF前十大持有人行列。

从持有的ETF类型来看,宽基、科技、央企及红利主题ETF成为理财产品重点配置方向。

具体来看,中邮理财为易方达恒生科技ETF、嘉实中证全指集成电路ETF等产品的前十大持有人;招银理财为广发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招商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易方达中证红利低波动ETF等产品的前十大持有人;兴银理财为建信沪深300红利ETF、房地产ETF、国泰中证全指家电ETF等产品的前十大持有人。

以易方达恒生科技ETF为例,其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邮理财旗下的鑫鑫向荣理财为易方达恒生科技ETF的第四大持有人,持有份额达8499.17万份,在上市基金总份额中所占比例为0.71%。此外,中邮理财旗下的邮银财富添颐·鸿锦最短持有365天1号也同样持有易方达恒生科技ETF,其持有份额为4200万份,在上市基金总份额中所占比例为0.35%。

进入今年一季度,恒生科技指数强势上扬,涨幅超过20%,为投资恒生科技指数ETF的银行理财产品带来了颇为可观的投资回报。

再看招银理财,其旗下产品招银理财招智睿和稳健(安盈优选)360天持有1号混合类理财计划为招商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的第一大持有人,持有份额达806.23万份,占基金上市总份额的比例为7.92%。招银理财招睿丰润(尊享)180天持有期1号固收增强理财计划、招银理财招睿颐养睿远稳健一期(五年封闭)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招银理财招睿嘉利日开14个月持有1号固收增强理财计划分别为易方达中证红利低波动ETF的第一、第四、第七大持有人,合计持有份额7708.59万份,合计持仓占比为9.23%。

除了大买央企、红利ETF之外,招银理财还配置了A50ETF、金融科技ETF、机器人ETF、纳指ETF等产品。

布局ETF的背后

多家理财子公司旗下产品跻身ETF前十大持有人行列这一现象充分说明,理财产品已成为ETF市场的重要买方力量。

在当前市场低利率环境下,仅依靠固收类资产难以满足客户对理财产品收益的较高期待值。

因此,自2024年以来,受益于市场回暖与政策红利,理财公司投资策略正显著向权益类资产倾斜。

中国理财网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理财公司已发行45款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主体涵盖中银理财、华夏理财、招银理财、民生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高盛工银理财等多家机构。

然而,经梳理发现,多数权益类理财产品目前正处于“破净”状态。

以规模较大的招银理财为例,根据中国理财网,招银理财旗下权益类产品共计5只,其中,招银理财招卓泓瑞全明星日开一号、招银理财招卓消费精选1号的净值都在1元以下。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27日,招银理财招卓泓瑞全明星日开一号的最新净值为0.8388元,成立至今的收益率为-16.12%。

同样,光大理财的权益类产品表现也不佳。据中国理财网数据,光大理财旗下共有6只权益类产品,其中,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阳光红ESG行业精选、阳光红新能源主题、阳光红300红利增强4只产品均处于“破净”状态。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日,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阳光红ESG行业精选的最新净值分别为0.3928元、0.8812元,成立至今的收益率分别为-60.72%、-11.88%。

从理财公司权益类产品的收益不难看出,理财公司在权益类资产的配置能力方面仍有待加强。在此背景下,理财公司将目光投向ETF,试图以此实现“曲线入市”。

一方面,相较于股票和主动权益类基金,ETF具有分散性、透明性、低成本和工具化特征,更符合理财公司服务稳健客群、追求交易便捷的诉求。

另一方面,政策层面为理财资金配置ETF提供了有力支持。新“国九条”提出建立ETF快速审批通道,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2023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在此背景下,多家理财公司将ETF作为理财资金入市的重要抓手。

此外,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ETF行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总规模达到3.7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81%。其中,股票ETF规模达到2.8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约占A股总市值的3%。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也为理财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投资空间。

渐落下风的理财子公司

当前,银行理财在资管市场的地位已大不如前。自2023年公募基金规模首次超越银行理财后,2024年公募基金的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

根据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总规模飙升至32.8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随着权益市场逐渐回暖,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与公募基金总规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被拉大。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的存续规模为29.95万亿元。

公募基金相较于银行理财的规模优势,从2023年12月末的0.8万亿元,迅速扩张至当下的2.88万亿元。

而银行理财若想改变现状,则需积极拓展非固收类理财业务,从“债市依赖”转型为“多资产配置”。

由于理财子在投研方面天然存在劣势,权益规模一直发展不起来。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仅有0.06万亿元,在整体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中占比仅为0.2%;理财产品资产投向权益类资产的余额为0.83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比例仅有2.58%。

今年以来,理财公司布局权益理财产品的进程显著加快。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5年1月新发理财产品中,“固收+”类、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发行占比超76%,达去年下半年以来峰值。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9款权益类理财产品待售。其中,有7款源自中银理财,1款来自华夏理财,1款则出自高盛工银理财。

而银行理财通过布局ETF“曲线入市”,不失为一种加大权益投资布局的尝试。

原标题:曲线入市,银行理财子“狂买”ETF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网站索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顺发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信息处理与建议邮箱:sfz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