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报价为7.2092,较昨日调降26基点。而进入今年4月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获悉,目前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连续数日调降。
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上,这种压力表现得更加明显。4月8日,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盘中击穿7.4关口,报收于7.4278,而该值为2010年以来的低点。但4月9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快速回升,收复了上一日失地,目前处于7.35水平。
对于近日离岸人民币的异动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主要是受到“对等关税”效应持续发酵的影响,同时也不排除稳汇市措施适度干预的可能。由于离岸市场缺乏类似中间价的调控机制,更容易在市场情绪骤然变化中出现较为剧烈的波动。
今年以来,稳汇率成为我国金融领域中的头等大事。不仅央行多位领导曾数次强调“三个坚决”稳汇市,而且“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也被写入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按理说,离岸人民币汇率贬值,会给外贸企业带来利润增长,但此一时彼一时。”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孙斌表示,在当前特朗普政府对我国商品征收100%以上高额关税的情形下,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几分钱、几毛钱已经意义不大,而更为关键的是,汇率问题目前是我国资本市场、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这一三角循环走向良性循环的根结所在。即保资本、保市场、保政策的关窍是保汇率。
保汇率就是保资本
进入4月,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加大,从央行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来看,4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报价为7.1775元,4月10日为7.2092元,10日内贬值了317个基点。在此期间,人民币对欧元的中间报价贬值1549基点,对日元则贬值了1280基点。
但今年以来,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却表现相对坚挺。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0.98%。而这种坚挺主源于2024年四季度后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显效,宏观经济增长动能回升,对人民币形成有力支撑。此外,特朗普政府利用关税大棒重启贸易战,导致市场对美国经济悲观预期发酵,美元指数下行,阶段性缓解了人民币贬值压力。
不仅如此,人民币汇率表现出的坚挺还与央行等金融监管部门及时发布多项稳汇率的“亮剑”措施密不可分。例如,提早发行大规模离岸央票,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遏制离岸人民币“领贬”势头。
王青表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关税谈判进程、美元指数变化,以及国内宏观政策走向,将是牵动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后期仍不能完全排除人民币快速升贬的可能。预计接下来稳汇市工具会适时出手,遏制市场情绪可能导致的人民币汇率超调风险;与此同时,监管层会通过中间价调控顺应基本面变化,避免形成贬值压力“堰塞湖”。
对于当前稳汇率为何如此重要,孙斌表示,我国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会有利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向好发展,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汇率贬值,从而影响资本进一步外流。因此,当前为了保住实体资本和投资资本,不能急于降息,更不能让人民币汇率过度贬值。反观如果人民币汇率能够出现波段性升值,则会给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留出实施窗口,让其更加有的放矢的实施,反哺经济和资本市场,而向好的预期同时也会助力汇率保持稳定。避免实施了降息政策后,释放的资金不能进入实体经济或资本市场,甚至流向国外。
同时,孙斌强调,可能特朗普政府最初的目的就并非是贸易战,而是贸易战背后的金融战。因此,目前保资本、保市场、保政策的关窍是保汇率。
稳汇市基调不变
从今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表现来看,前三个月均为小幅升值,但进入四月贬值压力激增,目前贬值幅度超过1%。
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出现更加极端的走势,王青表示,上一轮贸易摩擦开始时,人民币汇价在6.2左右,而本轮汇价在7.2附近。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前人民币汇价回旋空间较小。可以看到,与2018年4月初相比,今年4月初CFETS、BIS、SDR等三大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高1.9%、高5.3%和低5.2%。其中前两个指数更大范围反映人民币对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汇率状况。而在上一轮贸易战影响最大阶段,除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一定幅度贬值外,CFETS、BIS、SDR指数分别下降5.4%、5.2%和6.1%。从这个角度判断,预计今年人民币汇价的极端点可能在7.8左右。
此外,王青强调,考虑到加征关税还会对美元形成一定压制效应,以及国内有可能很快推出新一批增量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短期来看,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当前稳汇市的政策基调没有变化。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人民币大幅贬值并非应对贸易战的有效方式——这可能导致美国之外的其他出口市场反弹,也不利于国内金融稳定。